□吴友农/文
(作者介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发表论文逾200篇,主、参编专著29本。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常委。《中国艺苑》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20余篇次,参加省市画展数十次。南京市美协会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有些事情处处机缘巧合。若发生在书中、电影里,那不奇怪,可能是作者编织的精彩。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有些奇了。看官请听我摆摆这个“龙门阵”。
三十年前,在第四军医大学读博士的我,意气有些风发,三十出头,身着军装,导师史俊南教授是中国牙髓病学的创始人,军内、国内甚至海外都赫赫有名。盛名之下,不容我不头悬梁锥刺股地拼,于是乎,文章一篇接一篇地发表。那时没有互联网,文章发表后的先睹者往往是图书馆的涂老师,每天上下班的人群中一发现作者,她立即抢步上前通报,这简直就是最让人高兴的打招呼方式了。我因为文章发表的多,一来二去的,她跟我很熟了,“吴博士,你有一篇文章中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吴医生,你又出了一篇综述,在分册(国外医学 口腔医学分册)上”….她的通报会促使我第一时间赶到图书馆。快乐、充实感会抵消好多辛苦。可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你有一篇文章在《口腔医学》上发表了,但把你的名字写错啦,唉,编辑真不负责!”。满腹狐疑的我,很快到图书馆查到了这篇文章,还真不是我的文章,作者是南京医学院口腔系的,导师是上二医(上海第二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赫赫有名的邱蔚六教授,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口腔医学领域的院士),内容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作者名字是吴煜农,一字之差让我记住了他。
英文名本来是有差别的,Wu You-nong 和Wu Yu-nong ,但老外偏要把名字简化,结果两人都是Wu YN ,一模一样了。两人都用英文发表过不少文章,按姓名查文献索引又有不少麻烦。
二十年前,我转业到地方,全国的口腔院校几百家,我偏偏就落户到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原来的南京医学院改名了),正是吴煜农所在医院。这下问题更多了。江苏各地的口音繁多,“农”和“龙”分不清,“友”和“煜”就更分不清了,且都是“吴博士”“吴主任”“吴教授”“南医”“研究生导师”,….。 有病求医者、科研合作者、远亲好友者找错人的笑话不断。所以我俩周围的同事对寻人者,都会反复连说带写反复问:“是友还是煜?是内科的还是外科?是华西的还是上海的?……,这么多年,因此浪费的时间不知有没有给卫生事业带来损失?
相似的姓名,相似的科研能力,相似的专业,相同的医院,相同的学位、职称之外,还有个奇葩的相似,我有一个儿子,他也有一个儿子;我儿子名吴凡,乳名凡凡,他儿子名吴奕章,乳名居然也是凡凡。
看官你说,奇也不奇?反正我觉得很奇,故有此文。
(2021年7月14日 吴友农于南京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