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文化网 人物 鲁慧礁:口腔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 | 牙医纪事 

鲁慧礁:口腔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 | 牙医纪事 

广告位

鲁慧礁

(副主任医师、暨南大学穗华口腔越秀院区综合科主任;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从事口腔临床工作20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国内外口腔领域学术会议。对美学修复领域有前沿见解,善于通过高效沟通了解患者的深层需求,以制定满足美学修复标准和顾客诉求的个性化方案。曾任职于国内知名三甲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对口腔疑难疾病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多学科联合治疗。医疗专长:前牙美学及微创修复、复杂根管治疗、阻生齿微创拔除术,儿童牙病,疑难口内疾病治疗、GBR及二期美学修复、儿童颜面部管理。)

文 | 肖金

印象

五月初夏。

笔者来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越秀院区,与该院区综合科主任鲁慧礁聊起医生的人文关怀,她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口腔医生的不一样的沟通方式,令人肃然起敬。

她坦言:牙齿问题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很恐惧,特别是一些爷们,作为大男人许多人在牙医面前一站就没有地位了,有的是吓得不要不要的。有时医生一两句安慰的话,可能改变患者的一生,达到相互认可。

删繁就简

鲁慧礁主任讲起她接诊一位患者的故事。

一年前这位患者曾在某口腔医院做修复治疗,曾经到多个医院做检查,修复治疗后一直感觉不舒服,已经有一年多了,到过很多的医院,医生检查后都说要给他做二次治疗,也就是说,原来的牙冠要拆,要重新进行!来到暨大穗华越秀院区之后,鲁医生仔细观察,从拍片的情况没有发现问题,她感觉诊治患者就像沙里淘金一样,一定要仔细,每一个人肯定是不一样的。

询问中得知,患者在某医院治疗两个牙后,用不上力。患者还说,自从一年前修复这两颗牙之后,吃东西就感觉不舒服,就是不知道哪儿不舒服,特别是吃饭时,根本用不了力气。

鲁医生想如果进行二次治疗,那么折牙冠、全方位的进行检查治疗,感觉拍的片子很漂亮,如果按其他医生的建议:打开牙冠,重新检查治疗,患者要受罪,仅仅拆冠重新做要几千元;二次治疗又要几千元,这样下来患者又要遭罪,还要花上近万元,她感觉可能不是这个牙冠的问题!因为在仔细核对拍过的牙片之后,经验告诉她患者需要的是个性化治疗。

她删繁就简,从患者感觉入手,全方位的考虑患者的情况,开始了望问闻切,在仔细交流中,患者说不能咬东西,如果一用力就会越来越疼,不敢用力咬,极大的影响了生活质量。或者的炎症时好时坏,所以一直不舒服。

毫厘之间

一般医生肯定会先治疗,鲁医生认为根本不是这些炎症的事,这些炎症在是表,根本问题是牙齿的处理。鲁医生仔细观察:当患者躺在牙椅上,在不断测试咬合中,她感觉到患者两边用力的不平衡,用力就痛不仅仅是牙龈的问题,主要是牙冠处理过程中,应该是一侧高出一点点,修复时专家虽然考虑到患者的咬合,但患者用力习惯造成一丝丝差异,这一点点小小的差异,反映到患者用力时就会造成压力不匀,进而压迫到牙龈,刺激到牙龈就会发炎,特别是上火时状况更加严重,所以她维凭经验感觉炎症只是表,需要控制的是根本问题——牙冠。

她当时边检查边琢磨。这点差异可能就是造成患者用不上力,这一丝丝的的原因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她凭着多年的技术和经验,对问题牙冠进行了一点点的调合,调合的位置大约就相当于几根头发丝那么细小。这些,从牙片中根本看不出来的,只有在咬合时,患者才能感觉到,经过20多分钟一点点的咬合测试、调整,患者从椅子站起来的一瞬间感觉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直接给鲁医生一个大大的赞。一直不停地夸奖说:没有想到困惑我一年多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现在好多了,舒服多了!

当她治疗过的患者都说鲁慧礁主任厉害时,她却说:“我只是普通的口腔医生,没有什么窍门,只是有一些手上功夫,20年如一日,练了一些笨功夫罢了。”她就是位于越秀区建设六马路的暨大穗华口腔医院越秀院区二楼综合科牙医鲁慧礁。

精神“锦旗”

患者从牙椅上起来的一瞬间,如果没有认可,那么说明自己的技术不到位,如果患者说回来等一等,看一下感觉,那说明自己的技术不到位,所以自己一直是精益求精。对此,以前的一位老总说她,鲁医生是不想赚钱,只想赚锦旗的。原来一年下来,她为许多患者节省了很多,减少了很多痛苦,给她送锦旗的人很多,好运是因为她在患者心中的形象的技术的认可。

与院长研讨

“鲁医生只想赚锦旗”的背后,缘于她总爱琢磨琢磨。是的,在人们来去匆匆的时代,谁愿意慢下来,鲁医生赢得患者信任的背后就是她有一个好习惯,琢磨技术不琢磨人。她说:患者来到自己面前,总是要认真听取对方的相法,口腔不像其他疾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每次只能解决一点点的问题,每一次自己就把一个问题琢磨透,很多患者就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琢磨中成了朋友,甚至成了终身的朋友,甚至像亲人一样交往!

亲人如故

参加工作至今,20年来自己手机从来没换过号,都是24小时开机,因为很多患者随时可能想到联系她。她这些年一直如此,只要患者有需求,她总是尽心尽责的帮助,她说这是责任心。

“如果患者从椅子站起来的一瞬间感觉,没有点赞或者感觉不错,那么自己就会好几天不舒服,自己会琢磨好几天患者的情况!”鲁主任说。

曾经在一家医院工作时,来了一位检查工作的,检查了牙齿时,对方想检查一下,同事都认为是想沾光的,都不愿意接,鲁医生认真细致的检查后,对这位工作人员的不舒服的地方进行了调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原本公医可以报销的,从那此之后主动自费找她检查治疗,后来还把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带来看牙,如今她与这一家人成了朋友。

这样的事情很多,一位老人是大学教授,因为口腔问题一直不如意,但她的治疗下让效果很好,专门送来锦旗,并写了一首诗送她呢!

还有一位经常给她送咸菜的老爷爷,就是在前来就医时多与患者聊了一句,多说一句,多关心一句,让就医的患者充满了温暖,这位老爷爷喜欢在家做泡菜,专门做好送过来,就是看一眼、多说一句话。对此,鲁慧礁主任说,其实我们在帮患者的同时,都是在帮助自己。

作者简介:肖金

暨南大学穗华口腔医院党支部书记、新闻主任,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常务委员;曾在解放军、武警部队医院负责宣传工作,两次获全军好新闻奖;曾被《健康时报》等报刊评为优秀特约记者、通讯员,策划推出多项报道与公益活动。

声明:本文图片均有作者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口腔文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3211286(微信同号)

邮箱: kqwh99@163.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